叶少飞:越南古代“内帝外王”政策与双重国号的演变

2019 年11 月7 日,“全球史与中国2019”系列讲座第26 讲(总第96 讲)《越南古代“内帝外王”政策与双重国号的演变》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图书馆三层学术报告厅成功举行。讲座由红河学院红河州越南研究中心叶少飞副教授主讲,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王嘉副教授主持。
作为学界“内帝外王”概念的首倡者,叶少飞副教授从越南古代政治体制的确立及由此主导的中越关系的实践与互动出发,顺利成章地引出“内帝外王”政策与越南国号演变的主题。接着,叶少飞副教授从三个层面展开具体论述。第一,“内帝外王”政策与双重国号确立。他以华闾古城考古文物为引子,指出自1054 年李圣宗立国后,“大越”国号传承八百余年,“大越皇帝”内行王化,外抚四夷,并以各种制度和理念相配合,建立了以“大越皇帝”为主体的国家政治和对外关系体系,并确立了与中国“各帝一方”的政治自信。与此同时,在与中国历代王朝互动的历史进程中,越南又获得了“安南”国号。与“大越”不同,“安南”国号的确立并非一帆风顺。经历了与中国中原王朝的两次战争后,1174 年宋朝才开始册封李英宗为“安南国王”,改交阯为安南国,视安南为入贡宋朝的藩国,安南国王——宋朝皇帝的朝贡关系正式形成。
第二,双重国号的使用及历史影响。叶少飞副教授仍旧从中越关系发展为切入点,讲述了由于越南或主导或从属两种不同的朝贡体系,双重国号的使用不仅逐步完善了越南的“帝制”政治制度与文化结构,更使其能够以“安南国王”名号向中国朝贡,接受中国中央王朝的册封,进入中华天子为中心的朝贡体制。此后各代均以“内帝外王”配合“大越”和“安南”双重国号拓展了越南国家空间,并延续了李、陈、黎、莫、中兴黎朝和西山阮朝等数朝,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第三,合而为一的“大南国”。1802 年阮福映在彻底结束了越南三百年的分裂状态后,意识到“大越皇帝”和“安南国王”的内在冲突,开始谋求在“名”上结束这种状态,乃向清朝请封“南越”国号。而清朝在多番考虑后,决定赐予“越南”国名。于是,阮朝弃“安南”,改用“越南”,继续与“大越”共同使用。两个国号共用的情况促使1838年明命帝将国号统一为“大南”,对清朝仍称“越南”。随着法国殖民者东来,越南沦为保护国,双重国号失去了原先的政治历史作用。但“越南”的概念,却在经过近代政治家陈重金的重新阐释和推动下,影响了当代“越南”国号的最终确立,并传承至今。
讲座的最后,叶少飞教授憧憬道,越南施行千年的“内帝外王”和双重国号政策显示,在古代中越朝贡关系的执行中有很大的可操作空间,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越南”国号从历史走入今天,这也是越南古代双重国号政策留下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
在提问环节,同学们就叶少飞副教授的讲座内容踊跃提问,叶少飞副教授侃侃而谈,旁征博引,细致全面地回答了同学们的问题,本次讲座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