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 >> 正文

2025年03月13日下午,历史学院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博士生导师李建欣研究员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图书馆三层学术报告厅举办题为“人生阶段论:从李叔同到弘一法师”的学术讲座。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史学院、全球史研究院刘懿凤副教授主持讲座并参与讨论。

63bad1b4b778847e844c75ca772e0b4

讲座伊始,刘懿凤副教授简要介绍了李建欣研究员的学术经历和研究方向。李建欣研究员深耕宗教哲学领域多年,从事中印两国的宗教文化研究,代表作有《印度古典瑜伽哲学思想研究》,《印度宗教与佛教》等著作。

李建欣老师以思考生命的意义为切入点,引用白求恩精神和冯友兰的“四境界说”带领大家进入哲学视域下人生境界的阐释,认为人生的求意义在于超越自然生命的层次,追求更高的精神满足。在这一前提下,李建欣老师开始了对李叔同由教育家向法师身份转变的介绍,希望借此启发大家对人生的思考。其中,李建欣老师着重强调了李叔同性格中的“决绝”,并以“断食”为例:1916年,李叔同受日本杂志启发,于杭州虎跑定慧寺断食17日,后坚持素食,渐悟佛教,后出家。这种转变实质上展现了人生价值追求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趋向,李叔同迥异于常人的个性与经历,使其在决绝中更显深邃与慈悲,诠释了个体生命选择的多样性。最后,李建欣老师采用了克尔凯郭尔的“人生三段论”和印度教(婆罗门教)的“四行期”,展现了人类个体对生命意义的个性化探索和执着追求,无论古今中外,在各种文化中均存在。李叔同的个性、才情及人生选择,展示了一种极具个性化的人生轨迹,并不具有普遍性指导意义,但其极具个性化的传奇人生却启迪我们思考: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经历不同的人生阶段,而这些阶段各有其独特之处,这其中,对精神世界的探索与个体生命意义的实现是值得深思的。

a2f9751e003badafe2bd50244396a3f

刘懿凤副教授指出,通过深入探讨李叔同到弘一法师的传奇经历,我们得以开拓视野,获得审视人生的新视角。对于尚处在探索期的青年学人,我们可以从弘一法师身上看到处理社会责任和自我追求平衡的方法,在物质基础上满足精神文化的需求,这不仅仅是个人,也是未来整个社会需要努力的目标。

在互动环节,现场观众热情高涨,对讲座主题展现出浓厚兴趣。李老师针对大家的个性化需求,给予了积极向上的价值引导,展现了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人文关怀。

(历史学院博士生胡琨供稿)


通讯地址:北京西三环北路2号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史学院/全球史研究院

邮箱:gh@bfsu.edu.cn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