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喆:汉字的形音为主来看20 世纪前韩国汉字使用的特点(一)

2019年6月19日,“全球史与中国2019” 系列讲座第13 讲(总第83 讲)《汉字的形音为主来看20 世纪前韩国汉字使用的特点(一)》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图书馆三层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此次讲座由韩国檀国大学汉文教育研究所许喆(Heo Chul)教授主讲,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李雪涛教授主持。
许喆教授首先阐述了韩国首尔的众多文化内涵及其特征,并且展示了一幅14 世纪末期首尔的地图。许教授详细分析了首尔的地理位置,介绍了此幅地图中当时首尔的城市布局,包括景福宫、普信阁、崇礼门、兴仁门和敦义门等。他指出,这些名字都与中国古代的汉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首尔”在韩国历史上曾经被称作“汉阳”、“首善”、“京城”以及“汉城”等。在这一历史变革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汉字的影响。现在,外国游客可以很容易在韩国的文化景点中找寻到汉字的影子。以上这些例子均揭示了20 世纪以前汉字在韩国的使用情况。许喆教授认为“汉字的最大长处就是能够超越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虽然公元20 世纪以前东亚各国都有自己的文字,但是东亚汉字文化圈中各个国家唯一的官方文字却是汉字。
许喆教授认为,作为中国的邻国,韩国文化长期以来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这是不能改变的事实。但是,两国在文化和历史等方面存在着众多不同点,其中语言上的差异尤其明显。许教授指出,学者们在古朝鲜(BC 2333—BC 108)的文学作品中并没有发现汉字的痕迹。因此,有的学者做出如下推测:“当时的韩国人没有文字、不需要汉字或当时的韩国已经有自己的文字系统,只是还未发现汉字而已。”许喆教授认为上述推测均没有充分的证据。至于韩国何时开始使用汉字,他认为学术界还存在很多不同观点。有学者认为“大约公元3、4 世纪,汉字和汉文(文言文)就传到朝鲜半岛的一些国家“。许教授对此观点持保留意见。他指出,“韩国使用汉字的原因主要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外部原因包括地理上、政治上以及文化传播上的原因等;内部原因则是汉字的表意文字特性。”许教授认为汉字如果是表音文字的话,就无法被广泛传播到韩国乃至东亚其它国家。汉字最大的特点是能够表意。许喆教授梳理了汉字在韩国的传播历程以及当时汉语学习的教材书目。他认为汉字在韩国的传播离开不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当时韩国的统治阶级非常重视具有高水平汉字及汉文阅读能力的人才。这些人才致力于推广中国汉文经书等古籍的内容,以服务于当时的韩国政治。他们不仅学习汉文知识,还利用文言文知识创作文学作品。因此,中国文言文慢慢融入韩语的词汇之中,汉源词开始替代韩语固有词的地位。这些人才认为汉文及汉源词是高级文化的代表,而韩语固有词则是低俗文化的代表。他们并不真正关心当时中国正在使用的汉语。同时,古汉音及古文形式已经成为他们不能轻易改动的原则。从公元8 世纪开始,为了适应与中国开展外交及贸易的需要以及培养能说汉语的人才,韩国设置了专门培养译官的机构。许喆教授指出,韩国的汉语及古文专家分为汉文专家和汉语专家两种。因此,韩国大学也存在着汉文系和汉语系两大类别。韩国人所说的汉文系,其授课内容用主要是采用古音、古字形、古文形式的文章,其主要任务是教授学生阅读汉文并将其翻译成现代韩语。因此,在韩国,汉文系统也被认为是国学的一部分。然而,汉语系则是为了跟中国沟通而设立,被认为是教授外语科目的系所之一。许喆教授对这两大类别做了详细的比较,揭示出韩国人普遍不会说汉语的原因。
许喆教授认为,在韩国推广汉文的初期,擅长解读汉语古文书籍的专业学者都是擅长汉语的翻译家。他们使用学者的汉音、古书的字形和汉语词对应的义等从事文化迁移活动。他列举了当时韩国几个专业学者的作品加以论证。许喆教授在讲座中引用了法国汉学家马伯乐(1883—1945)的观点,“韩国的汉字音使用中国的南方音(吴音),而高丽音使用北方音。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后,韩国的汉字音使用的也是南方音。高丽时代的北方和南方两个汉字音系统都使用南方音。近代的朝鲜也采用南方音。”此外,许教授也提到十世纪开封音说、唐代长安音说以及北方中原音说和江东音的混交说等。许教授认为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是一种孤立语,汉字是为汉语而量身定制;韩语则属于阿尔泰语系,是一种粘着语,主要借助汉字而成,因此其准确性和可靠性都受到一定的挑战。许喆教授论述了有关韩语词汇的问题,揭示了文化发展与词汇量的关系,详细解释了汉字对应韩语的问题。他认为,韩语的语法方式有以下两种特点,一是直接使用跟中国同样的汉字、汉文方式,二是借用能够适用于韩语的汉字音和义。因此,韩语的语法方式产生了誓记体、乡札和吏札(吏读)等特殊用法。许喆教授梳理了韩国历代的汉语教材,诸如《老乞大谚解》和《朴通事谚解》等。他特别提到作为当时知识迁移的显著代表作《燕行录》,其记载了当时韩国的知识分子出使中国,并将中国的古籍文化带往韩国的历程。许教授比较了相关的韩国和中国文献,得出以下结论:无论在核心字区、高频字区还是中频字区,中国汉字跟韩国汉字使用的状况基本上没有太大区别。中国核心字在韩国也是核心字,中国高频字在韩国也是高频字,中国中频字在韩国也是中频字,只是低频字和罕用字存在区别。这说明中国汉字和韩国汉字的使用情况整体上是一致的。总之,近代以前中韩两国汉字的使用情况没有太大区别,两国的语言文字具有很大的同一性。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朝鲜后期,韩国人开始自己的文字改革,使用谚文替代汉字。许喆教授提到,韩国的汉文教育仍然存在,并且介绍了相关教材以及众多汉语学习网站,诸如韩国历史情报综合系统、承政院日记、韩国古典综合数据库和韩国经学资料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