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 >> 正文

“鲁迅与泰戈尔——中印间的文化交流与交融”论坛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行

2016-06-13

    6月13日,“大师对话2016:鲁迅与泰戈尔——中印间的文化交流与交融”论坛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行。本次活动由鲁迅文化基金会、北京外国语大学、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全球史研究院、亚非学院、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承办。

 

    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闫国华、印度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瓦纳奢.K.泰伽特(Vanaja K.Thekkat)、鲁迅文化基金会副秘书长、北京办主任白立东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闫国华副校长在致辞中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北京外国语大学以及全球史研究院、亚非学院的总体情况,特别介绍了南亚研究中的印度语言文学、南亚历史社会、中国与南亚文化交流、印度教佛教研究、艺术史研究、科学史等多个领域的研究情况。认为本次论坛是一场启迪灵智的盛会,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印两国当时的历史现状、两位大师的伟大和闪光之处,更有助于促进中印两国的理解和友谊,加强文化互鉴和交流。

    瓦纳奢.K.泰伽特参赞在致辞中表示,印中两国之间的交流包括文化交流始于公元前2世纪,构成了印中双边关系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印中两国政府密切合作,继续深化两国交流。鲁迅和泰戈尔是二十世纪世界两位重要的文豪,1924年泰戈尔访华,鲁迅与其结识。为推动印中文化互鉴,印度驻华大使馆与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共同促成了此次论坛。瓦纳奢.K.泰伽特参赞在致辞中还对到访的印度泰戈尔研究的专家们表示了感谢。

    白立东副秘书长在致辞中说,泰戈尔是中国读者最为熟知和喜爱的印度作家,早在100年前,泰戈尔就被介绍到了中国,1924年他首次访华,更是引起了中国文学界的轰动,在中国引起了“泰戈尔热”。其诗作历久弥新,时至今日依然拥有着广大的读者。鲁迅作为中国新文学的重要代表,视泰戈尔为同道,虽然他们生活在不同的国家,但他们面临着相似的民族发展命运,拥有着同样的爱国热忱和民族情怀,其深邃和崇高的思想至今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白立东表示,本次活动不仅是对两位伟大文豪最好的纪念, 同时也是中印两国人民深厚友谊的象征。

    今年适逢中印文化交流年,同时也是泰戈尔诞辰155周年、鲁迅诞辰135周年,泰戈尔曾侄孙、新加坡国立大学萨拉宁德拉纳特·泰戈尔(Saranindra Nath Tagore)教授、泰戈尔研究专家、印度德里大学教授英德拉纳特•乔杜里(Indra Nath Choudhury)等5位学者访华,与北京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顾彬(Wolfgang Kubin)、清华大学教授肖鹰、中央党校教授董友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孙波、刘建、天津师范大学教授黎跃进等学者,展开 “鲁迅与泰戈尔——东方的传统与现代”、“鲁迅与泰戈尔——中印文化圈的互动”的学术对话。

    闫国华副校长向萨拉宁德拉纳特·泰戈尔(Saranindra Nath Tagore)教授赠送了由中央党校教授董友忱编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泰戈尔诗歌精选》。

通讯地址:北京西三环北路2号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史学院/全球史研究院

邮箱:gh@bfsu.edu.cn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