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通知 >> 正文

第三届中国德国史研究青年论坛第三号通知(入选名单)

作者: 时间:2024年09月20日 00:00 点击数:

    由中国德国史研究会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史学院承办的“第三届中国德国史研究青年论坛”自公开征稿以来,得到了各高校青年学子的积极响应,截止2024年8月31日,共收到投稿62篇。经会务组邀集专家认真评审,综合考量,共有32篇论文入选,现将入选名单公示如下。

    本次论坛将于2024年10月18-19日在北京举行,10月17日(周四)报到。请入选作者提前规划行程,做好参会准备。会务联系人:夏瑞芳,电子邮件:15589934629@163.com

中国德国史研究会

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史学院

2024 年9月20日

入选名单

(按作者姓氏拼音排序)

 

序号

姓名

学校

论文题目

1

陈珈宝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

《银幕内外:< 西线1918>与魏玛德国的一战记忆》

2

陈猛

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史学院

《“沃尔夫事件”的历史语境-以思想史和权力斗争为主线》

3

陈志臻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制造奇迹: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奇迹的神话化》

4

方含章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九世纪中期洛林东部的地域亲缘和教会政治:以科隆地区为中心的考察(860-870)》

5

何明诗

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

《东西德分野再现——从四个假说看德国内部的政治文化差异》

6

高龙海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埃比尼泽殖民项目与近代早期欧洲殖民者对英属北美的形象塑造》

7

李皓然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联邦德国“独特道路论”的形成——以于尔根·科卡为中心》

8

刘林翰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德奥合并与德意志民族统一 —— 魏玛时期德奥合并思潮研究》

9

刘霆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联邦德国主流媒体对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认识(1950-1958)——以< 明镜周刊>为例》

10

李义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在悲鸣中重建:从雅各布·布克哈特到约恩·吕森的历史悲悼路径》

11

李瞻勃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哥特病”:中古早期西哥特王权继承危机与王国对策》

12

沐子杰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现代化风险视角下的联邦德国“核致畸”争论与调查》

13

穆峥嵘

厦门大学欧洲语言文学系

20世纪初的德国汉学与东亚扩张——以福兰阁的外交参与和学术贡献为例》

14

亓天浩

暨南大学历史学系

《“投机”还是“守业”:十世纪罗塔林吉亚贵族行为逻辑探析》

15

任小奇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

《民俗杂耍登大雅之堂:论电影院在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16

苏猛猛

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

《恺撒< 高卢战记>对日耳曼人概念的建构及其动机探赜》

17

苏骁潇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1933年孔祥熙的德国之行:基于孔祥熙档案的研究》

18

邵扬舟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比较的禁忌与困惑:论当代记忆史研究中的“全球转向》

19

王晓宁

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史学院

1930年代留德学人张天麟的域外中国书写》

20

谢智益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魏玛时期巴伐利亚君主主义运动探析(1918-1933)》

21

许卓越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跨洋贸易与不来梅商人的家族网络(1815-1866)》

22

闫海凌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

《历史记忆之所:现代酒店与克拉考尔的魏玛社会资本主义合理性批判》

23

余弘扬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进步、稳定、强权:近代德国学界人口话语的流变》

24

于睿珠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英美媒体界在大屠杀消息传播过程中的角色及作用研究(1942—1945)》

25

杨怡萱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德国殖民史学的范式转变》

26

叶心远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普鲁士改革中前期官僚内部的权力下移(1807-1817)》

27

张赫原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

《雅斯贝尔斯与< 原子弹与人类未来>》

28

张佳萌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

13世纪萨克森贵族地产封授与争端解决机制探析——以< 萨克森明镜>为中心》

29

钟秋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

《罗森贝格与联邦德国的史学革新:一项学术接受史的考察》

30

张清倬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魏玛时期布吕宁内阁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探微:1930--1932年》

31

张一帆

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本体全视角下德以特殊关系的发展》

32

张哲浩

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学系

《邓尼茨政权与德国投降关系研究》

 

 

通讯地址:北京西三环北路2号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史学院/全球史研究院

邮箱:gh@bfsu.edu.cn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