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史与中国2016”系列讲座第二讲

林天人:海外中文历史舆图经眼录

                                                             ----以美国国会图书馆、大英图书馆及法国国家图书馆为例

 

       2016年3月28日,全球史研究院邀请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林天人研究员,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图书馆三层报告厅作了题为“海外中文历史舆图经眼录——以美国国会图书馆、大英图书馆及法国国家图书馆为例”的学术报告。

       林天人先生首先介绍了地图与历史和地理的关系,讨论了古地图与历史地图的分级标准,着重关注历史地图的学术价值。林先生通过一个个直观生动的案例,说明有时候“一张图片,胜过千言万语。”

      林先生认为,人类发明并使用地图,迄今数千年而未衰,同时也可以预见地图在将来仍有存在的价值。地图的主要功能,是以客观而科学地反应地理、地貌及空间观;藉此让阅图者对地理空间组成全局、整体的概念。因此,大多数地图学者都普遍同意地图的定义,是“表达一种空间的主要图形形式”。

       地图虽是一种图像,但它也是真实世界某个层面真相的呈现。它使过去与未来现形,也代表一种势力的延伸与想像的空间范围。比如,从地图绘制的目标及质和量上,甚至可以看出十六、七世纪欧洲各国在亚洲的分布及势力的消长,因为与语言文字相比,地图是直观的形象,既可以表现事物的空间分布关系,同时又表现了事物、空间的动态变化关系。

        从地图出现后迄今,地图绘制者都在努力建构属于自己的世界观,其地图的绘制方式,反应了时代或绘图者对于地图的认知,并且透过地图传达出对世界的“观念”。

       林天人先生曾分别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大英图书馆,以及法国国家图书馆整理中文历史舆图。他以亲身的经历和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了这三个图书馆的中文历史舆图馆藏情况:

       美国国会图书馆地图部馆所藏各式主题与中国相关的图册、单幅地图约四百多种;其中包括了近代西方绘图师绘製的古舆图,是目前西半球舆图类收藏最丰富的典藏单位。其中关乎国家疆域、政区变迁或军事驻防的古舆图占馆藏多数,且官绘本居多。

       英国大英图书馆与美国国会图书馆并称全球图书馆双峰,大英图书馆各类型地图收藏超过四百五十万张以上,与美国国会图书馆地图的藏量相当。大英图书馆中文古舆图藏有两百张(册)以上,数量亦直追美国国会图书馆,其馆藏中文历史舆图大多为手稿官绘本,时间断限以清代中期至晚期地图为大宗。

    法国国家图书馆所藏中文历史舆图不乏精品,其中如明代王泮题识《天下舆地图》朝鲜摹绘本。本图绘于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于1867年藏入法国国家图书馆。全图以绢布彩绘,以大致1180万的比例,绘制描述了明代十五省及各处府、州、县及卫、所,一共注记了五千多处地点、地名,颜色至今仍相当鲜艳,保存状况良好。

       林先生提出了建立历史地图研究平台的迫切性。台湾中央研究院数位文化中心与台湾国家科学委员会之“台湾数位成果永续维运计划”相互支援配合,希望透过中央研究院发展已久的数位典藏内容与技术,为“数位典藏与数位学习国家型科技计划”进行各项加值运用,发挥社会影响力,开创数位典藏的新局面。

       林先生致力于“皇舆搜览-寻访清宫流散历史舆图连结数位计划”,作为“数位典藏与数位学习国家型科技计划”的子计划,征集散佚海外的清宫古舆图,并促进国际文史典藏机构间的合作,以充实台湾文史资源,使其更具完整性及丰富性。

编辑  张雪洋   

通讯地址:北京西三环北路2号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史学院/全球史研究院

邮箱:gh@bfsu.edu.cn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