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俄译为俄罗斯读者搭建起一座通向中国文化的桥梁

     ——“孔子新汉学计划”博士生如是说

 

    在“孔子新汉学计划博士生论坛”研修活动中,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俄罗斯籍博士Fazdalova Ramziya(费兰花)说:

    作为儒家思想经典,《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与思想的结集,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编纂而成。其内容博大精深,对中国哲学与文化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论语》的俄译为俄罗斯读者搭建起一座通向中国文化的桥梁,为中华文化在俄罗斯的传播作出至关重要的贡献。

    《论语》在俄语世界的译介、传播和研究可追溯到18世纪初。据有关资料显示,《论语》俄译本至少有17种,包括变译本、全译本、叙事性译本和文学性译本等。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学界重新迸发对儒学的研究热情,希望从《论语》中汲取对俄罗斯社会经济发展有益的思想,《论语》的译介研究迎来了新的高潮。1992年戈拉瓦乔娃在《边界》杂志发表了俄罗斯第一部《论语》的独立译本。1994年,谢苗年科在前作《孔子的箴言》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和增译,在新译著《孔子•论语》中译文的注释更加准确、详尽。其译本在俄罗斯发行量最大,再版次数最多,对《论语》在俄罗斯的普及起到了重要作用。2000年,马尔德诺夫出版《孔子•论语》,翌年修订再版并更名为《儒学•论语》。该译本对于儒学特有词汇采用先解释词意再加注括号标注音译的方式,使《论语》的影响更加深远,推动了儒学文化在俄罗斯的传播。同年,卢基扬诺夫发表了《论语》译著,其排版采用了类似诗歌的方式,语言更为凝练。随着读者理解力的提高和对儒学兴趣的加深,这一时期的翻译侧重点和阐述方法也在改变,在传承思想的同时,也注重形式对等,从多角度、广维度进行解读和翻译。

 

    2018年9月25日——27日,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孔子研究院主承办的“孔子新汉学计划博士生论坛”研修活动在孔子研究院举行,共有来自12个国家,9所高校的23位海外青年博士生参加。此次活动为期四天,既有登泰山,访孔府、孔庙,研学儒家信仰(封禅祭祀)、石刻书法等实地考察,也有儒家文化讲座、博士对话交流,以及现场观摩儒家书画展等文化体验,为青年博士生们提供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研修活动。\

路则权 孔子研究院 

通讯地址:北京西三环北路2号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史学院/全球史研究院

邮箱:gh@bfsu.edu.cn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